一次與自然的震撼對話:跟著直播去科普
——記“穿越大熊山科普直播”
5月16日,婁底市廣播電視臺組織實施了“穿越大熊山科普直播”活動。用13個小時的直播,把一個生態(tài)良好、物種多樣的大熊山展示給世人,更通過媒體的直播,發(fā)動大家一起保護生態(tài)、熱愛森林、敬畏自然,守護好美麗家園。
(穿越大熊山科普隊出征儀式)
(穿越大熊山戶外直播室 主持人舒雯、周柳在直播)
科普直播貫穿全程。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湘中物種基因寶庫,95%的土地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。直播中,觀眾跟隨兩支科普隊的腳步,一同深入到川巖江源頭那片神秘莫測的原始次生林。全國獨有的新品種金星鳳丫蕨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石蛙等動植物畫面被捕捉,被一一呈現。無論是嬌小玲瓏的動物,還是繁盛茂密的植被,亦或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清新空氣,讓人流連往返的八仙巖瀑布,都深深吸引著科普隊員與直播觀眾的目光。兩支隊伍一路穿越,一路探索,一路科普,不斷發(fā)掘原始次生林的奧秘與神奇。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,也在科普直播中獲得豐富的知林、愛林與護林知識。
(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副教授楊澤良科普生物知識)
(科普隊發(fā)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蛙)
徒步森林挑戰(zhàn)極限。無盡的綠色迷宮中,每一步都是對勇氣與耐力的考驗,更是對自我體能的極限挑戰(zhàn)。兩支科普隊的隊員由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授、講師,婁底市廣播電視臺直播團隊、戶外探險隊和科普志愿者組成,他們穿越密集的灌木叢,攀越陡峭的山坡,跨越水中長滿青苔的石頭……森林中的道路崎嶇不平,布滿了各種障礙物。隊員們相互攙扶、緊密配合,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毅力,最終完成挑戰(zhàn)。這不僅是對身體的考驗,更是對意志的磨礪與心靈的洗禮。
(科普隊攀爬穿越原始次生林)
野外拉練拿捏未知。這次活動是婁底廣電媒體踐行腳力、腦力、眼力、筆力的一次成功嘗試。“穿越大熊山”是集科普教育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戶外探險、媒體直播于一體的創(chuàng)新實踐,從策劃到執(zhí)行,從探路到穿越,每一步、每一環(huán)節(jié)都體現了團隊的智慧和努力。直播室與導播臺設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原始森林農家樂,直播團隊與科普團隊的工作均在戶外完成。這場直播活動猶如媒體融合的一次野外拉練,實戰(zhàn)中未知與風險無處不在。地理環(huán)境的未知是最大的挑戰(zhàn),森林中的野生動植物也存在潛在的危險,長時間徒步會導致身體脫水和中暑。這場野外拉練,團隊互相協作戰(zhàn)力爆棚,在未知中尋找規(guī)律,在挑戰(zhàn)中尋求突破,直播團隊與科普團隊精準把控流程、順勢拿捏未知,讓這段穿越經歷成為每一個人最珍貴的人生財富。
(科普一隊到達八仙巖瀑布)
(科普二隊邊行進邊科普)
(無人機空投物資演練)
呈現效果超出預期。本次活動收到極好的直播效應。為精彩呈現,婁底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派出了由30人組成的直播與視頻制作團隊,組建了21人的科普隊與20多人的保障隊。市廣播電視臺三大官方新媒體平臺婁底融媒(視頻號)、觀婁底(抖音)、無限婁底APP不間斷直播795分鐘,為市臺史上最長的一次戶外直播,觀眾人數累計達20萬人次。活動共發(fā)布短視頻21條,其中直播現場即采即發(fā)10條,在新媒體平臺掀起了一股“穿越”熱潮,短視頻瀏覽量超2000萬人次。湖南衛(wèi)視和湖南經視為活動點贊,播發(fā)稿件2條。
(科普一隊、二隊勝利會師)
(蚩尤屋場舉辦篝火晚會)
(穿越大熊山科普直播路線圖)
人生就像一場穿越,向穿越大熊山的勇士們、智慧的科普者、辛勤的守林人、創(chuàng)新的婁底廣電人獻上最深的敬意!因為他們,觀眾得以目睹山巒疊嶂的雄偉,聆聽溪水潺潺的溫柔,品味那自然之韻的和諧。他們的足跡,不僅在大熊山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,更在受眾心中種下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的無盡感慨與敬畏!(記者 王歡)